轻捻纸张,深嗅书香作文

文章来源:会员投稿 发布时间:2020-07
  

发现自从小学学了《端午的鸭蛋》,我就一直追寻着汪曾祺先生的步伐。我甚至要吃高邮的鸭蛋,想看看是不是真的如书中写的那样流红油。是的,我如愿以偿,“青壳白中流红油”,我相信了汪老先生的话,青白红的搭配让人口水直流,这样的东西称得上艺术品,这是高邮人民的智慧结晶。

汪曾祺先生是一位天生的美食家,他总是能带动我去寻找可爱的事。在《读生活是很好玩的》后,我去找了书中的莼菜,是在田野小垄中找到的,我不知道是不是,但它的确很像。我像个追星女孩,跟随汪先生的步伐。的确,我是被他折服的,那样风趣幽默的老人谁会不被吸引呢?

我想起他在《人间草木》中对栀子花的描述,真是令人想笑。“栀子花粗粗大大,又香得掸都掸不开,于是为文雅人不取,认为品格不高。栀子花说:“去你妈的,我就是要这样香,香得痛痛快快,你们她妈管得着吗!”语言或许不是文雅的,但在我印象中汪先生是位文雅人,这足见他对栀子花的喜爱。这位可爱的小老头总是对喜爱之物吐露出许多情感,热情洋溢,让人忍不住与他一起大笑。我相信这是文字、文学的魅力,但我更相信汪先生的人格魅力。

在我心中,会有许多人像我一样看过他的文章就记住了他,成为了他的书迷。因为可爱的汪老头有太多的记忆点。就如这段“下过大雨,你来看看葡萄园吧,那叫好看!白的像白玛瑙,红的像红宝石,紫的像紫水晶,黑的像黑玉。一串一串,饱满、磁棒、挺括,璀璨琳琅。你就把《说文解字》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,那也不够用呀!”夸张的手法,视觉的盛宴,都太容易让人感受先生的顽童心性,是位萌老头。

在《独酌》中,我细细看了汪先生长女汪明所作的序,了解先生是个老酒鬼,他好酒而贪杯。对于父亲的酒鬼脾性,汪明在文中袒露不遗,说实话或许是因为我父亲也好酒,我能从中看出汪明的咬牙切齿。

阅读经历会给人一种偏好,而我自小兴趣于草木花卉,我感受到先生对植物也很有见解。他说:“我建议北京多种一点桂花。桂花美阴,叶坚厚,入冬不凋。开花极香浓,干制可以做元宵馅、年糕。既有观赏价值,也有经济价值,何乐而不为呢?”这一不小心又透露吃货本性。但我也同意,虽然我不喜甜食,但愿嗅甜蜜,桂树的花也的确让我心动。想象碧绿的叶中金黄的小花逸出的香味,是会带领记忆走向最美的时候。文学意义上的通感确有其事。

都说见字如见人,所以见文也可知人,在《醺·游》中,我最喜欢的是他对泰山的见解。泰山很大,先生认为写泰山的诗中《鲁颂》最好。“我从泰山归,携归一片云,开匣忽相视,化作雨霖霖”。语言很淡,但会被他吸引:临走时,却下起了雨,笼在雨雾中的泰山更显神秘,那一片云儿飘飘也竟有了孩子心性,可爱地追逐嬉戏。《鲁颂》中“泰山岩岩,鲁邦所詹”。我去过的地方很少,更多是从很多书上了解。所以我常感幸运,心灵与脚步总要有一个在路上。停留在泰山“岱宗夫何如?齐鲁青未了”的我在书中有了更多的向往,美如画,妆如诗的泰山不会使我失望的。

一个人常常会因诗词文章而影响其行迹的,我突然想起了初中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科学老师。曾问老师,为什么从那么远的地方来这里教书。老师与我说:“年轻时,读了太多江南美景的诗词文章,就给骗到这了。现在发现冬天的江南真是痛苦,湿冷湿冷的。”她笑得温柔但又极有韧性,身上的书卷气使她很有气质。说来奇怪,这位老师长得不像所见北方人那样高大,反而瘦小的个子如江南水乡的女子。而且她是位儒生,心中总有份宏大的胸怀,境界很高,那时我知晓了阅读给人的指引。

钟爱一个人的作品,跟随自己的心走。阅读如此美好。看汪老先生的文字也可知他的博学,读他的书就像与长者对话,一位长者在给你许多耐心的建议。汲取文中的知识,在浓缩的精华上有自己的主见,这是阅读的超越。是被文字吸引,还是被他的那种淡淡的感觉吸引?我不知道。阅读的理性让你想要摸清情况,但阅读的感性一般占据上头。如果要我推荐书作,我一定首推汪先生的书。这些都是很有味道的书。但是我是极羞愧的,我至今还没有拥有先生的实体书。虽然我自认为形式不重要,但我喜欢那种轻捻纸张的感觉,这更多的是一种阅读的满足。

阅读感受告诉我:读文字品人,想象书中场景,当然我相信好的文章更多的是有感而发,各种积累在叙述自己的故事中展现。有章法的文章很好,有感情的文章动人心弦,最为佳作。如同“清香”――“即食时如坐河边闻到的新涨的春水的气味,好想尝尝”虽然淡,却也是十分有趣的。阅读“清香”,思索含义。饮一杯书酒,做一个像先生一样的人,斟酌人生,漫漫书叙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热门文章